“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 糧食安全關系到國計民生,糧食更是人民群眾日常成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鎘小麥事件只是農產品安全問題的一個縮影,令人擔憂的是,小麥是制作面食的原材料,如果源頭都不安全,拿什么去保證衍生食品的安全呢?諸如鎘小麥這樣受重金屬污染的不合格農產品又是如何在市場上暢通無阻的流通的?
在24日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上,產品質量追溯體系的建設進度作為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關注的焦點之一,據商務部部長鐘山說,全國已有58個城市開展肉菜流通追溯體系的建設試點,超過1.5萬家企業建成追溯體系,覆蓋經營商品的企業和商戶達到了30余萬家。隨著追溯體系品種和范圍的擴大,相信會逐漸形成人人了解追溯、人人參與追溯的社會氛圍和市場環境。
國內專業的食品追溯平臺炬野食品追溯平臺可實現生產者、經營者與消費者、監管者信息互通,減小政府實施有效監管的難度;可實現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無縫監管,將基本杜絕假冒偽劣或者不合格產品的生存空間,即使已進入市場的產品出現了問題,食品企業也可通過食品溯源信息,快速找出原因,明確問題性質與種類,具有針對性地召回問題產品,避免相同問題的影響進一步擴大,嚴控產品質量安全。
如果農產品能夠借助炬野食品追溯平臺建立農產品追溯體系,哪還可能讓如鎘小麥這樣不合格的農產品在市場上銷售暢通無阻呢? 農產品可追溯,食用更放心!